丁志杰(丁志杰等27人有谁)

admin 161 0

本文目录一览:

货币互换机制的实例

第一份互换合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从那以后,互换市场有了飞速发展。这次著名的互换交易发生在世界银行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间,它由所罗门兄弟公司于1981年8月安排成交。

1981 年,由于美元对瑞士法郎(SF)、联邦德国马克(DM)急剧升值,货币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汇兑差额,所罗门兄弟公司利用外汇市场中的汇差以及世界银行与 IBM公司的不同需求,通过协商达成互换协议。这是一项在固定利率条件下进行的货币互换,而且在交易开始时没有本金的交换。

世界银行将它的 2.9亿美元金额的固定利率债务与IBM公司已有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的债务互换。互换双方的主要目的是,世界银行希望筹集固定利率的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低利率资金,但世界银行无法通过直接发行债券来筹集,而世界银行具有AAA级的信誉,能够从市场上筹措到最优惠的美元借款利率,世界银行希望通过筹集美元资金换取IBM公司的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债务;IBM公司需要筹集一笔美元资金,由于数额较大,集中于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不妥,于是采用多种货币筹资的方法,他们运用本身的优势筹集了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然后通过互换,从世界银行换得优惠利率的美元 。

为什么中国没有加入货币互换机制:

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先后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

4月6日,美联储也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四大央行宣布了总额近3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与人民币各自进行的货币互换,两者被赋予的“使命”截然不同。美联储寄望通过货币互换,维持美元的价值稳定和地位,而中国央行与多个经济体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则是为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创造条件,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地位,继而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基础。

2870亿美元五大央行新货币互换

根据美联储的声明,此次互换协议涉及总金额约为2870亿美元,美联储可通过支出美元购买其他央行的货币储备。具体来讲,美联储将可从英国央行购买300亿英镑(约合450亿美元)的储备,从欧洲央行购买800亿欧元(约合1080亿美元)的储备,从日本央行购买10万亿日元(约合990亿美元)的储备,从瑞士央行购买400亿瑞士法郎(约合350亿美元)的储备。

五大央行当天发布的联合声明指出,如果需求增加,将通过这一新货币互换协议,向美联储提供相应的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声明还强调,西方央行将继续合作采取必要步骤促使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当天,《华尔街日报》撰文认为,美联储和其他央行之所以希望设置这样的货币互换额度,存在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某些假日美国市场处于休市状态时,其他国家市场还在运作,这种情况下,在海外市场操作的美国机构可能会面临暂时的资金需求。

另一个原因是让已有的安排更具互惠性。过去几个月来,根据之前已宣布的互换计划,美联储向其他央行出借了数千亿美元,这些资金随后被提供给需要美元的外国金融机构。而这次的新安排是正式允许在需要的时候实现资金反向流动。

此外,这轮金融危机期间,外国金融机构对美元资金需求很大,这迫使其他国家央行转向美联储,希望后者能对外出借美元。但美国金融机构并不存在严重需要外币的情况,没有必要向美联储求助获得外币贷款。

美元贬值风险较大货币互换为财富保值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为挽救实体经济大举发债。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国债净增发额达1.47万亿美元,2009年美国增发国债规模势必会更加庞大。高额财政赤字和美国货币当局本身已无限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使得美元未来走势不容乐观(图5)。中长期看,美元贬值风险较大,而美元贬值的直接后果便是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财富缩水,因此继续持增美国国债或意味着未来出现更大损失。在此次参与货币互换协议的西方央行中,包括持有美国国债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英国央行(图3)。基于此,西方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有规避汇率风险,财富保值的考虑。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同样表示,西方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与人民币不一样,美元长期有贬值风险,货币互换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规避汇率风险(图4),这是货币互换的一个目的,另外,通过西方五大央行的货币互换形成一个利益相关的整体,对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快速恢复经济有积极作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对美国有较大依赖,力挺美元对大家都好。

强势美元受挑战货币互换维护美元地位

“西方五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积极维护美元地位的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如是说。

美元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新点燃了市场对创立新的储备货币的兴趣。从4月2日20国峰会落幕那天起,美元强势的地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20国集团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的规定以及预备于今年9月在纽约讨论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问题,毫无疑问,在短期内对美元的走势将不利。

丁志杰认为,美国与西方四大央行签署货币互换是出于各自利益考虑,西方经历经济危机后正在衰退,这个时候需要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战,货币互换就是合作的最佳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在积极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西方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应对来自中国等国的挑战首先要在西方确立美元的优势地位,因为从当前看,无论欧元还是日元都无法取得美元的地位,与其内部竞争分散美元的优势不如一致行动做强美元,其次,通过西方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辐射美元影响,美元的地位巩固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利益也巩固了。尤其是英国和日本,他们与美国息息相关。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同样认为,金融危机后美元预期贬值,美元地位受到其他货币挑战,G20前,中国、俄罗斯等国倡导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更是对美元地位的挑战。此次五方货币互换,是在一大利益集团内维护美元的地位,同时凭借西方五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巩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同是货币互换人民币与美元使命不同

作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美元从流动性过剩到紧缺,出现了借贷困难和汇率风险,因此区域内自然产生了本币互换贸易结算的需求。

此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7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图6)。此外中国央行正积极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同为货币互换,但两者被赋予的使命截然不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如是说。

在吕随启看来,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是一种创新形式,其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借以减轻因美元流动性缺乏带来的贸易融资萎缩,也推动了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流通程度。

此外,中国央行对于交易伙伴亦有自身考虑,从实际情况看,主要是选择周边经济体,特别是经贸往来密切的经济体,比如选择马来西亚、韩国、白俄罗斯等等。就是因为中国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显现出人民币开始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长期来看,周边地区以及本地区外国家开始以人民币进行贸易定价,也将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及国际地位(图1)。

“具体来说,中国货币互换协议顺序为‘先周边,后拉美’。”丁志杰表示,与阿根廷的互换,人民币在贸易中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白俄罗斯则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与韩国的互换,主要作用是方便韩国在华企业进行融资;与香港互换,是由于香港是人民币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备在香港发债,货币互换主要是为满足资金供给;与马来西亚和印尼互换,是用于双方的商业贸易结算。

美联储与数家央行重启临时货币互换机制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日启动与欧洲中央银行、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等四家央行的临时货币互换机制,以帮助缓解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元流动性压力。

美联储当天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些机制旨在改善美元融资市场的流动性情况,防止紧张局势蔓延到其他市场和金融中心。”美联储说,中央银行将继续密切合作,共同应对融资市场的压力。

美联储说,这些货币互换协议期限为2011年11月,有关细节将尽快发布。

此外,日本中央银行也旋即宣布,向市场注入216亿美元资金,以应对希腊债务危机对日本金融系统的影响。

在2007-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联储曾与这些中央银行采取了同样的美元流动性互换机制。

因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情况恶化,近日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市场对美元的需求显著增加。

辽大的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详细介绍

一、历史回顾与学科简介

辽宁大学的金融学科始建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改革开放之初(1980),是当时国内最早建立的少数几个国际金融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在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同行中有较大学术影响与发言权,并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这应主要归功于以彭清源、陈家盛、王春山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们的远见卓识与不懈进取,前辈学者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奠定了金融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本学科一直是学校和辽宁省重点学科,也是辽宁大学“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已成为在全国同行中学科特色鲜明、有较大学术发言权和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点之一。

辽宁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是自我国学位制度恢复以来国内第三个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这是辽宁大学金融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性新阶段。这主要得力于以白钦先教授为首的一批学者的艰苦卓绝与顽强奋斗,并逐渐形成该学科鲜明的学术特色与风格,且获得全国同行的普遍认同,而这又以白钦先教授受命担任国务院第四届、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为标志,具有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如今的辽宁大学金融学科拥有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学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和保险学五个二级学科并均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金融学科群,并于2007年被国家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这是在全国一千二百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拥有的几百个金融学本科专业点和28个金融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的十个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这在全国地方院校中是难能而可贵的,在全国同行中也是颇具学术特色和鲜明风格的金融学科之一。

白钦先教授是辽宁大学金融学科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首席学术带头人,也是我国享有较高声誉与影响的著名资深经济金融学者,在“比较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和“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三大领域有开创性研究,并居全国领先地位。他出版学术专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文章二百六十余篇,主持国家软科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教育部社科重点项目六项,并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咨询与建议活动,曾多次获奖,有的被中央有关重大决议所采纳,社会贡献卓著。

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点已经形成以我国著名资深金融学家、国务院第四届、第五届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白钦先教授为首席学术带头人、以赫国胜、张荔、曲昭光、刘俊奇等一批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的,以我国著名银行家、金融学者景学成和盛松成(兼职)教授引领与襄助的,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团结合作和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特别能战斗的学术梯队。

本学科至今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0余名、在研博士研究生48名,博士后出站6名。该学科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和团结合作的学术梯队,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颇具实力、具有良好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的年轻新秀不断涌现,预示着本学科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二、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逐渐形成“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体制比较”、“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和“法金融理论与实践”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在前三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这五大研究方向的共同特征是:办学理念先进、哲学与人文关怀积淀深厚、方向明晰而持续稳定、极富时代特性和创新性、成果丰硕、社会贡献巨大,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方向是我校独具特色的一大研究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国家软科学项目取得原创性成果,具有全新的研究视角与内容,为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行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梯队老中青结合、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不断涌现。

(2)“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方向,也是本学科独具特色与创新性的一个领域,该方向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迅速发展理论研究超前、相关建议为“中央全会”决议所采纳,科研成果获权威性专家评审组高度肯定并由国家开发银行正式上呈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人手一册,已形成研究梯队及系列性研究成果,并多项获奖。

(3)“金融体制比较”方向是我校金融学科发展最早、特色鲜明的一个研究方向,已形成如下特色:“方向明确,30年持续不断”;形成稳定研究梯队、系列性项目与成果奖;“创新性突出、获国家大奖”和“学术影响广泛”等。

(4)“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方向,这是辽宁大学金融学科建设的奠基领域,在八九十年代曾为国家中央金融机关输送紧缺的大量国际金融学本科与研究生中高级专门人才,该方向历史悠久、人才培养荟萃、颇具影响,在新形势下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5)“法金融学理论与实践”方向,这是本学科在新形势下开辟的一个全新的具有金融学与法学二者结合交叉的研究方向。该方向研究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已形成一批较有影响的文章与专著,梯队专业素质较高,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科研促进办学思想转变、尝试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三、科学研究

本学科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为改革开放服务四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仅近十年来就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部委级项目61项,出版专著70余部。在国家级刊物和CSSCI检索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以上,其中有代表性的突出成果有:(1)由白钦先教授主著的学术专著《比较银行学》,科学地确立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提出了金融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构造方式、业务分工、监督管理、运行机制、运转环境和总体效应等九大金融相关要素的理论架构,开拓性研究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获1992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2)白钦先教授学术专著《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获1996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包含白钦先教授所编写“政策性金融分卷”在内的《中华金融辞库》被评为1999年国家“5个1工程”图书二等奖。还有一批学术文章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一、二等奖。(3)国家软科学项目成果《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导论》和《21世纪新资源理论》两部专著在对人类传统自然资源观创新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资源学说和创造性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经济与社会领域,而被全国权威性专家评审组鉴定为“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是“具有原创性理论贡献和战略性政策涵义的优秀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与中央科学发展观保持了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并为其提供某种理论支撑。(4)由赫国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利用外资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对策研究”也形成一批有分量的成果,并在结题中被评为优秀。(5)《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是国内第一部对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专著,其创新性十分显著,为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建立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获2006年辽宁省社科成果一等奖。

四、人才培养

三十年来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坚持与恪守教学与科研为国家金融学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宗旨与目标,在我们培养的博士生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高中级管理干部和国内高校副校长、校长助理和学院领导或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如本学科点老一代学术梯队培养出的优秀研究生,以白钦先、刘亚(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赫国胜(全国优秀教师)、何旗(IMF经济学家)为代表;第二代学术梯队培养的优秀人才张荔(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志杰(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小牧(第二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德勇(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邢岩(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房地产总监)、裴光(中国保监会司长)、戴世宏(国家外管局司长)为代表,以及优秀博士后人员以陆杰荣(辽宁大学副校长)、王江(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闫国庆(浙江万里学院国际商学院院长)等为代表。

在金融高级人才培养中始终遵循教书育人、导师全程全面负责制及科研活动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原则。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与科研活动,大大开阔了研究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才干、促进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这一培养方式是卓有成效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博士研究生徐爱田与常海中参加了其导师白钦先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虚拟经济与金融虚拟性研究”,并分别以“金融虚拟性研究”和“金融虚拟性演进及正负功能研究”为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两人的学位论文均被评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这两篇学位论文为基础扩张撰写的两部学术专著均被评为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大区行和辽宁省金融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再如,金融学博士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被评为校优秀论文的基础上又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占辽宁大学近十年来被评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的2/3,他们分别是丁志杰的“金融安全理论”、姚勇的“金融组织演进与金融发展”、戴世宏的“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和常海中的“金融虚拟性演进与正负功能研究”。

五、社会服务与影响

本学科在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方面成绩斐然,影响较大。例如,(1)本学科白钦先教授提出的以金融资源理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原创性,在中国金融界产生广泛影响,“金融时报”曾在头版头条刊登,理论版加编者按发表长文,两次配发评论员文章,与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与一致,并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2)1993年白钦先教授向中央提出的“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尽速构筑中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建议为中共中央十三届四中全会决议所采纳,奠定了我国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产生广泛社会影响。(3)本学科白教授提出的将“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改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议为中共中央全会决议“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所采纳,产生广泛社会影响。(4)由程伟及曲昭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为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建立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本学科将全面实施“名(名师、大师主导)、特(学术特色更特)、优(学科优势更优)内涵式质性发展为主的战略”,进一步光大传统优势领域(国际金融)、继续突出重点发展三大优势领域,探索发展新兴领域,并从物质与精神、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积蓄力量,在优化引进人才的物质吸引力的同时,更加优化学科发展的高平台、高水平和强位强势地位,加快高水平人才引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师资情况

国际贸易专业部分师资介绍

1、任课教师:薛荣久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中国WTO研究院学术主任。主讲课程《国际贸易》获2005年度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奖。

2、任课教师:冷柏军

职务/职称:现任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国际贸易实务与法律教授。主讲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商法等。

3、任课教师:唐宜红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贸易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外资理论和政策,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和WTO研究。

4、任课教师:桑百川

职务/职称: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

5、任课教师:白树强

职务/职称: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竞争理论与政策、多边贸易体制、世界贸易组织法、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国际竞争战略等问题。

6、任课教师:施丹

职务/职称:副教授、硕士毕业生指导教师,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理论和政策等。

7、任课教师:朱明侠

职务/职称:教授,长期从事国际贸易教学与研究,是国际贸易实务研究、特许经营课程学科的带头人。

8、任课教师:李青

职务/职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理论、货币政策与理论、金融市场等。

9、任课教师:刘晓惠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系主任。主讲《国际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0、任课教师:王晓东

职务/职称: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输经济、第三方物流发展等。

11、任课教师:卢进勇

职务/职称: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直接投资(FDI)、跨国公司、WTO与国际投资、投资促进理论、企业并购重组和企业竞争力理论。

12、任课教师:门 明

职务/职称: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商务与经济发展协会(SGBED)理事、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13、任课教师:王全火

职务/职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主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14、任课教师:孙芳

职务/职称: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讲:《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和《财政学》。

金融学专业部分师资介绍(一)

1、任课教师:赵忠秀

职务/职称: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国际贸易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电信、信息与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任课教师:蒋先玲

职务/职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教授,金融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3、任课教师:桑百川

职务/职称: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理事。

4、任课教师:施 丹

职务/职称:副教授,硕士毕业生指导教师,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经济理论和政策等。

5、任课教师:李 青

职务/职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理论、货币政策与理论、金融市场等。

6、任课教师:奉立城

职务/职称: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高级投资分析,金融理论,金融经济学专题等。

7、任课教师:金 燕

职务/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股票市场与投资分析》、《货币银行学》、《中国经济概论》、《经济学原理》。

8、任课教师:杜奇华

职务/职称:经济学硕士,WTO研究会理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授《国际经济合作》、《项目实施与管理》等课程。

9、任课教师:史燕平

职务/职称: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融资租赁法》起草小组顾问。

10、任课教师:门 明

职务/职称: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商务与经济发展协会(SGBED)理事,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11、任课教师:姜海川

职务/职称:经济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伦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投资银行、金融战略、财务管理等。

12、任课教师:刘 园

职务/职称:经济学博士,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实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13、任课教师:王全火

职务/职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主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课程。

14、任课教师:束景虹

职务/职称: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市场的资产定价理论,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等。讲授证券投资分析,高级公司理论,实证金融专题等课程。

金融学专业部分师资介绍(二)

1、任课教师:吴 军

职务/职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第五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货币经济学—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2、任课教师:邱兆祥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导师、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环球时报》《金融与保险》《证卷导刊》和《现代商业银行》等刊物学术顾问。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银行经营管理 经济金融学科建设。

3、任课教师:刘 亚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环保、节能项目机制专家、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咨询专家、北京经华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研究领域:银行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市场、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跨国银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4、任课教师:史 薇

职务/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金融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女教授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西方货币金融学。

5、任课教师:许施智

职务/职称:教授、硕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投资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公司理财、项目评估。

6、任课教师:丁建臣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客员教授、日中经济发展中心理事、中国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财政学、金融学、宏观经济。

7、任课教师:丁志杰

职务/职称: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40人(CF40)成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投资学会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发展金融、金融制度比较。

8、任课教师:粟 勤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兼任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金融中介理论、货币理论与货币市场、消费信贷、个人金融行为等。

9、任课教师:郭红玉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兼任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国家开发银行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宏观金融和商业银行管理等。

10、任课教师:郭 敏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制度、资本市场理论、投资银行。

11、任课教师:刘立新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工程系主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项目、学校 211 工程课题多项,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党员。主要研究领域:金融工程、数理金融、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极值理论及应用。

12、任课教师:齐天翔

职务/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系统演变、个人储蓄行为。

13、任课教师:宋国良

职务/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专家组成员、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个人理财专家组成员、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顾问、三峡工程融资法律顾问,曾任职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中国业务副总裁等。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与资本运营、证券投资与基金管理、证券市场监管与证券法律、收购与兼并、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等。

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那些?大神们帮帮忙

今年,受美国经济衰退及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明显放缓,各种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竞争愈益激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经济,使我国经济面临着更大的外部风险,也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新的挑战。 截至目前,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程度到底有多大?全球通胀将给我们造成哪些压力?应当如何看待国际经贸环境趋紧?从本期开始,本版将连续推出“外部冲击有多大”系列报道,从多个角度解析外部形势变化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潜在影响,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共同来关注和探讨。 ——编 者 “持续多年的世界经济繁荣周期莫非已近尾声?”著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的这个问号,代表了人们对2008年全球经济走势的担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急剧波动,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其影响正在进一步深化。对于快速前行的中国经济,次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究竟有多大?我们怎样应对这场外来的风险和挑战? “多米诺”波及中国 外需动力有可能下降 山东济南市股民刘先生近日心情郁闷,半年来股市“跌跌不休”,他的账面缩水50%。“像我买的中金岭南,去年曾摸高到70元,现在跌到30元左右。要说国内也没啥利空消息,我想多少跟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恐慌有关吧。”去年10月始,封闭性一向较好的中国A股市场一路震荡下行,至今上证综指跌幅已逾40%。尽管不能完全归咎于次贷危机,但这股寒流无疑在加大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促发全球性的股市大起大落,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次贷危机引发了“9·11”迄今最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贬值,信贷萎缩,有人估算危机将导致金融界损失8000亿美元以上。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一些中资银行未能幸免,据美国贝尔斯登公司估计,在最近的次贷危机中,6家中资银行共损失约49.3亿元人民币。随着次贷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和世界经济减速,此类损失可能会增加,直接影响到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的一系列海外投资收益。 值得关注的是,在危机冲击波中,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经济减速,将诱发全球经贸整体减速,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需动力有可能出现下降。中纺国际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眼下企业生产的最大难题变成了订单不足。”受危机影响,美国房市低迷,失业增加,消费信心受挫,购买力下降,这个全球最大进口国当前进口增长乏力。我国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美国又是我重要贸易伙伴,对美出口显然受阻。上海新联纺公司今年美国客户订单减少20%;浙江卡森集团估算危机使其全年出口锐减2000万美元。广东、江苏等出口大省对美出口均大幅回落。据统计,一季度我对美出口仅增5.4%,2月份甚至下跌5.3个百分点;对欧日出口也明显下滑。专家指出,外需动力若下降过快,将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 次贷危机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压力。自去年9月,美联储连续6次降息,其基准利率由危机初发时的5.25%降至2.25%,且下调空间仍很大,中美之间的利率倒挂,不仅加速美元贬值,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还会使全球游资继续向中国涌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认为,大量热钱会加大对中国等新兴市场投入,更多的外来资金将加剧流动性过剩,也就更容易助长投资过快增长的风险。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教授担心,这将令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困境。 冲击度还较有限 国民经济有望平稳增长 目前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准确预见其走势尚有难度。可以肯定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对此必须清醒认识,高度警惕,但不少专家也指出无需过于悲观。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次贷危机的影响何时见底,要视乎美国的挽救措施是否到位,但相信不会出现类似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景况。由于中国市场投资次贷属于少数,预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较轻微。中国工商银行负责人称,工行现有的次级债券按市值估价确有浮亏,但浮亏金额不大,工行完全有能力承担。专家分析,我国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更绝缘于国际金融体系,因而不会遭受外部经济衰退的太大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还提出,次贷危机是影响中国股市的一个重要外因,但决定股市方向的仍是国民经济基本面这一内因。今年我国GDP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速,奥运经济、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等亦将进一步拉动内需增长,为抵御外部风险提供缓冲。汇丰最新调查显示,内地中小企业依然看好年内中国的经济前景,多数愿意增加投资、贸易量和雇员。 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一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个百分点。不过,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20%以下,对美出口依存度呈下降之势,开拓多元化的新兴市场成效喜人,以往“美国打喷嚏,全球得感冒”的连锁反应正逐步弱化。另外,中国商品出口竞争力日渐增强,在发达国家广受欢迎,市场需求弹性较小,别国产品的替代性不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逾70%,其中中国的贡献将首度超过美国,这不仅会扩大我国发展机遇,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来源更趋平衡。只要世界经济贸易不剧烈减速,我国出口还存在增长空间。有专家指出,外需动力下降,从积极的一面看,意味着我国贸易顺差趋于稳定甚至有所缩小,国际市场流动性的收缩将使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逐渐减轻。 应对危机须主动 努力减少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 次贷危机带给中国经济“池鱼之殃”,形势紧迫,不容回避。能否把各种风险和负面效应降至最低,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及时应对,主动解危,化弊为利。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专家指出,当务之急是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有力对策,包括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加强研究分析,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做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在正确判断世界经济下一步走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取向适时调整规划,统筹考虑货币、财政、贸易、汇率等政策内容;注重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对国内住房抵押贷款进行系统的结构解析,特别要总结长期低利率下资产价格上升过快带来的危害,防止我国出现类似问题;强化对国内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海外市场投资的风险提示及监管机制,努力减少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了个醒,国内现在的金融体系很脆弱,要赶快设法补救。 外部经济环境趋紧,要求我们切实调整经济结构,更加重视以内需为主导,多管齐下刺激消费。同时,也把我们彻底地推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次贷危机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延伸阅读) 今年1月,美国花旗集团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遭遇了1998年来首个季度亏损。该公司宣布,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合每股亏损1.99美元。 1月,日本四大证券公司分别发表的财务报告显示,从2007年4月至12月三个季度里,日本瑞穗证券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967亿日元;三菱日联证券公司纯利润减少了33.3%,仅为181亿日元;野村证券公司的纯利润为888亿日元,同比减少37.7%;大和证券公司纯利润减少了11.3%,为593亿日元。 1月,瑞士银行发布公告,受到次贷资产减计140亿美元的影响,2007年四季度该行亏损125亿瑞士法郎,创历史最高亏损纪录。 2月,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韩国7家银行遭受与美国次贷相关的损失达5.63亿美元。 4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次贷危机造成的亏损还将扩大,全球次贷及相关证券损失总额将达5650亿美元,若加上与商业地产、消费信贷和企业贷款相关证券,潜在损失总额可能达到9450亿美元。

深圳市澳银灯饰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市澳银灯饰有限公司是2014-04-10在广东省深圳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上村社区永南工业区A区第3栋五楼501。

深圳市澳银灯饰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094303159X,企业法人丁志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市澳银灯饰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照明产品及设备的技术开发、设计与销售;灯饰、节能设备、光源产品、工艺品、卫浴用品、电子产品、五金制品、电器的销售;国内贸易;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92395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724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澳银灯饰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